一个地方经济要发展,营商环境尤为重要。作为举世闻名的国际制造业名城,东莞的营商环境一直广受称道,但为企服务永无止境,就在今年,我市再次改革创新,推出了“无事不扰,‘码’上监督”新型涉企执法监督模式,并将其作为全市2025年法治建设十件实事之一予以落实。
卢华星是长安镇一家宠物医院的负责人,这天上午,长安镇综合行政执法队的执法人员来到医院。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执法人员在向卢华出示纸质执法证的同时,还通过“粤执法”平台向他出示了行政执法电子证件和一个二维码。
卢华星通过扫码二维码,可以了解执法人员的各种信息,同时可以查看并下载执法告知书,内容包括企业人员的权利义务、反映问题的渠道等等,十分方便快捷。
据了解,按照国家和省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部署要求,我市于今年由市司法局牵头,以长安和洪梅两镇为试点,开始推行“无事不扰,‘码’上监督”新型涉企执法监督模式改革。
通过“亮证入企”,进一步规范涉企行政检查行为,明确行政检查标准、程序和行政执法主体权责边界。同时通过“综合查一次”,推动涉企检查从“分头行动、多头执法”向“跨部门、跨领域”综合执法转变,逐步构建科学、高效的跨部门、跨领域联合执法检查体系。
作为全市试点的长安镇目前已组织各行政执法部门对全镇范围内各涉企检查事项进行了梳理与去重,并将梳理出的共计3819项行政检查事项,全部对接至广东省行政执法信息公示平台,大力提升涉企行政检查“精准度”,实现对企业生产经营影响最小化、为民服务效率最大化。
通过“亮证入企”进一步规范涉企行政检查行为 ,并通过推动涉企行政检查从“分头行动、多头执法”向“跨部门、跨领域”综合执法转变,可以减少对企业的打扰。而推行“物事码”对企业实现“码”上监督,则是另一种创新举措。
前不久,洪梅镇综合行政执法、消防、卫健、市场监督管理、生态环境、城管等多部门联合行动,对辖区一家汽车空调设备公司进行了“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检查。
联合执法组在检查中,发现企业存在一些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轻微问题,于是落实包容审慎政策,通过说服教育、劝导示范、警示告诫,指导约谈等柔性执法方式,现场对企业相关责任人进行普法教育,并将需要整改的内容通过“物事码”平台予以告知。
后续企业将整改好的材料,拍照上传到“物事码”平台,执法人员可以通过平台进行线上复查,避免现场复查对企业的再次打扰。
在这家企业门口的保安亭就贴着一张“物事码”,行政执法人员在入企检查之前都必须“亮证入企”并扫描物事码进行登记。
据了解,自今年我市启动“无事不扰,‘码’上监督”新型涉企执法监督模式改革工作之后,市消防救援支队与市司法局就已经建立起了数据共享机制。各行政执法部门对企业进行相应检查的信息,都会同步上传至消防安全综合治理服务平台进行“云备案”。
洪梅镇作为本轮改革试点镇之一,目前已对镇内201家规上企业率先实行全覆盖赋码管理。依托“物事码”平台提供的助力,“码”上监督不仅保证了行政执法部门入企检查过程公开透明,也大大提升了执法检查的工作效率,受到企业欢迎。
据介绍,当前市司法局正牵头组织全市各执法部门梳理各自领域行政检查事项,今年9月底,将由市场监管部门制定出台东莞市涉企综合查一次企业清单和事项清单。同时,我市还将继续深入推进长安、洪梅两镇涉企行政检查“亮证入企”、“码”上监督改革试点工作,并将试点经验逐步推向全市各镇街园区,逐步构建起科学、高效的跨部门、跨领域联合执法检查体系,为企业提供更为宽松的发展环境,进一步提升东莞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含金量。